12月11日周五下午,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何宽钊教授在图书馆5层大厅为本院读者举办了一场专题讲座。此次讲座以何宽钊教授的新书《哲学-美学视野中的西方和声演进》为核心,探讨了他在十几年学术探索中的感悟和研究的路径与方法。此次活动也是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文化艺术论坛”和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乐讲谈”首次联合举办的学术讲座活动。前来参加讲座的央音出版社邢媛媛副社长对何教授专著的出版表达了诚挚的祝贺。她说,做学问是件“苦差事”,不仅需要渊博的学识,更需要具备“耐得住寂寞”的钻研精神,何教授的著作出版前后历经10年磨砺,是他自己不断对“哲学”“美学”相关问题思辨、沉淀之后的产物。感谢何教授为广大读者奉献了这样一部学术精品。
在接下来的讲座中,何宽钊教授首先强调了学术研究中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我们要在面对音乐史中诸多问题的迷思与不断的追问中进行探寻。譬如,反映在这本著作中的一些富有代表性的话题包括:西方和声的结构密码是什么?西方复调因何而生?为什么哥特式建筑与13世纪经文歌几乎同时出现?15世纪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意大利为什么不是引领者?卡梅拉塔会社与扎里诺争论的核心只在情感吗?巴赫真的能代表巴洛克精神吗?以及阿多诺欣赏勋伯格,贬斥斯特拉文斯基,内在的哲学之根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的迷思与追问,显示了作者对于西方音乐史问题的反思意识和深度挖掘。在本讲座中,何老师选择了其中一些引人思考的话题,进行了展开性的讲解,着重探讨了音乐创作与形态学背后深层的文化,哲学与美学动因。譬如,在解释中世纪单音的圣咏声部为何会出现叠加的奥尔加农声部,且这种叠加并未首先产生在教廷所在地罗马时,何老师认为奥尔加农的诞生是信仰、习俗、理性三重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列颠早已具备的多声歌唱习俗,与罗马圣咏在当地的传播构成冲突,冲突以对圣咏的附加达成和解:不列颠接受了外来文化,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保持了自身的多声歌唱习俗。“作为始源和基础性的圣咏至高无上,它下方附加的奥尔加农声部,则是附属的,恭顺地围绕圣咏而活动,构成对生咏的润饰和增生。”记谱法的诞生使得奥尔加农的演化和生长具备了理性的潜在书写条件。
而在阐释意大利为何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引领者这一特殊命题时,何老师引入了音乐历史观照中的“总体性”与“间断性”理念。他引用福柯的学理思考(“每当人们在历史分析中——特别是当分析涉及思想、观念或者知识时——看到非常明显地使用不连续性和差异这类范畴,界限、决裂和转换这类概念,以及序列与界限这类描述时,人们就会抱怨历史被谋杀了”)对此进行历史-哲学维度的辨析,并进一步指出在历史进程中,“总体性、连续性与间断性是相辅相成的。间断性,是建立在总体性基础之上的,间断是基于总体性的间断”。可以说,何老师成功地将音乐历史现象与音乐形态学范畴的内容纳入到哲学-美学的思维框架下进行了层层解析,这种学术思维与研究方法的建构,是在传统音乐学分析的理论范式基础上的汲取和延伸,展示了中国学者在西方音乐研究中的更大可能性,赋予了大家有益的启示。
在讲座前后,担任本书责编的殷石老师也穿插针对何老师著述中的一些环节,编辑过程中的花絮为在场读者进行了一一分享。目前,央音图书馆已将本书编目入库,读者可根据馆藏索取号(J614.1/146)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进行借阅,浏览。本次活动是图书馆与出版社首度携手组织的学术讲坛活动,这次有益的尝试契合了学院“全校联动、整合资源、协同创新”的发展战略,期待双方未来有更多机会为广大师生读者带来学术文献与研究成果最新动态的分享与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