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发布

资源动态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动态发布 - 资源动态 - 正文

2025第三届“书香沁校园·央音阅读季”|新书推介之二

纸本 图书 央音阅读季 日期:2025-05-07作者:参考咨询部 书刊部浏览量:

在2025年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图书馆主办的第三届“书香沁校园·央音阅读季”为师生读者们精选了近期出版的逾百种优秀图书,在二层书刊部集中展出,内容涵盖“党建思政”“人文社科”“音乐艺术”“心理健康”“信息科技”等种类。欢迎大家前来借阅、浏览!


本书编写组:《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年

索书号:G641/1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8DB2

本书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立论基础,以习近平总书记“‘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重要指示为出发点,共包含30个切实反映新时代大学生思想动态与内心关切的思想热点问题,是思政课教育教学的延伸和“大思政课”的有机组成部分。全书针对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点、焦虑点以及疑难点,以平等的身份,采取析事明理、实话实说的方式,与大学生展开了深入的对话。


[智利]比森特·维多夫罗著:《宇宙来我手中啄食》

南京:译林出版社,2023年

索书号:I784.25/1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6C22

“诗人是一位小造物神。”智利诗人维多夫罗不仅写下如此诗行,也以此作为绝对律令贯穿自己一生的创作。对于艺术独创性的追求,维多夫罗一生未变。他是聂鲁达眼中的“手艺人,空中城堡的建筑师,固执的炼金术师”,更是帕斯心目中当代西语诗歌“看不见的氧气”。作为“创造主义”(Creacionismo)的一位奠基人和先行者,维多夫罗为拉丁美洲先锋诗歌的发展做出了无可比拟的卓越贡献。《宇宙来我手中啄食》由千行长诗“ALTAZOR”,以及短诗、散文诗、“创造主义”宣言及年表构成。在维多夫罗身上,一以贯之的是诗歌的智性光辉:我们能看见群山、河流、林莽、大海、帆船、飞鸟、羚羊、花朵与贝壳;诗行中犹如露珠闪烁,久久回响着水的吟唱,风与叶的呢喃;庄严的人性之光全然笼罩了其晚期及最后的诗作。


刘永华著:《程允亨的十九世纪:一个徽州乡民的生活世界及其变迁》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24年

索书号:K250.7/2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AB77

本书讲述了发生于19世纪徽州一个普通乡民的生活故事。作者在细致解读这位主人公及其家人留下的长达四十年的日常行事纪录的基础上,以其生命历程为经,生活世界为纬,全面再现了这个世界的不同面向及其变动趋势——从农田耕作到商品贩卖,从饮食、穿着到关系、人情,从时空感知到读写实践,从仪式展演到政治体验……本书力图有机结合整体史分析、微观史诠释及民族志写作方法,近距离观察国际贸易、王朝制度、区域社会及个人决策等不同因素在塑造乡民生活世界中所扮演的角色,细致探讨大变革时代一个普通民众的历史际遇及19世纪中国乡村的种种“变”与“不变”。


庄永平, 黎庆慧著:《中国传统琵琶十三套大曲研究》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23年

索书号:J648.33/4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708F

本书对传统琵琶十三首乐曲进行了汇编研究,将相同乐曲进行版本方面的对比,上限主要以《华氏谱》为始,下限基本上到20世纪50年代为止。本书是琵琶传承作品之经典曲目的一次完整解读,全书除文字部分的解读之外,还有详尽的曲谱比较论述。书稿后半部分可见作者专为版本比较研究所创造的、将不同版本编排入同一个总谱的“曲谱汇编”。


杨燕迪著:《理解音乐:文化视野与个人视角》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23年

索书号:J60-05/32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C048

本书探讨了建构中国“艺术音乐”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建构这一体系。作者提出,中国音乐经典文化的建构,离不开中国“艺术音乐”经典曲目库的建立,而曲目库的建立需以一套完整的艺术评价体系为基础。中国“艺术音乐”具有不同于西方的审美特质与艺术价值, 但长期以来的音乐批评界或许已习惯于西方的话语评判体系,这显然不适用于中国“艺术音乐”。杨燕迪教授从文化视野出发,以一个中国学者的个人视角,对中国艺术音乐进行了基于中国话语体系的艺术评价,构建具有指路标和界碑意义的中国“经典”杰作,帮助中国音乐作品走向演出市场,走入日常教学,并最终走出国门,赢得世界音乐界的认可和尊重。


[瑞典]卡琳·泰恩著:《所谓命运,其实就是潜意识》

北京:文化发展出版社,2024年

索书号:B842.7-49/1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12CBD

本书作者认为,人一旦破译了自己的母体代码,便能玩转思维规则,从而产生命运的改变。人类思维及其运作方式遵循着一定的原则和规律。倘若了解了自身的“编程”及其背后的运作机制,便可以玩转规则,找到属于自己的卓尔不群的“超能力”。作者提出,本书的创作愿景基于——我想助你成为一个“叛逆者”,但这并不意味着你要不加区别地抛弃一切,要抛弃的只是那些对你毫无用处的东西,即那些陈腐的条条框框、界限与恐惧,从而收获属于自己的“力量”和“自由”,创造出自己的未来。


[德]理查德·大卫·普雷希特著:《我们的未来:数字社会乌托邦》

北京:商务印书馆,2022年

索书号:B82-057/1

馆藏地:图书馆二层书刊部·阅读推广图书专架

E5AA

科技的每一个进步为人类带来舒适的同时, 也压缩了我们的生活空间,导致个人数据被侵犯。对此,有人对数字化的未来满怀期待,有人对硅谷数字公司的独断发出警告,也有人愿意掩耳盗铃地回到过去。本书描绘了一幅数字化时代的未来图景,同时也客观、冷静地分析了以牺牲反思和判断力为代价的、包含了欲望扩张的数字化发展对人类文化、道德的威胁,并探讨了创造充满希望的数字化时代的举措。